AI导读:

近日,北京亦庄举办了一场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展现了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成果。然而,比赛中一些机器人表现不尽如人意,反映出行业虚火过旺、急功近利的问题。资本市场上,机器人产业相关股票虽受热捧,但市场风险巨大,需警惕。

  ■ 桂浩明

  近日,北京亦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半程马拉松比赛,参赛选手竟是20台国产机器人,它们的表现展现了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成果,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去年下半年起,国内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资本市场上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更是追捧有加,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也频频大涨。特别是“蛇年春晚”上,机器人表演的秧歌舞节目,更是将市场热情推向了新的高潮。

  然而,在这场户外进行的机器人半马比赛中,一些机器人“选手”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大家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引发了各种观点。

  事实上,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生活提供服务。因此,它们并非为长跑设计。作为长途运输工具,已有包括汽车在内的更好解决方案。让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更多是为了展示其在人工智能操控下的活动能力。但这些功能本身商业价值有限,观赏价值也不高。

  对于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我们应看到其象征意义,同时也应持娱乐心态。毕竟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发布与质量鉴定活动,不必因比赛中的尴尬场面而耿耿于怀。

  进一步来说,大家应对这些现象持包容态度。国内机器人开发历史不短,但长期处于机械臂、机械手阶段,真正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是近年的事。其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大脑”(人工智能运算装置)也是近年才有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能开发出跑20多公里的机器人已相当不易。产品不成熟甚至故障频出,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此次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也反映出国内机器人行业存在虚火过旺的问题。在产业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设定过高目标。各种可能经过后期加工的小视频,让机器人看上去无所不能,制造了很多泡沫。

  资本市场上,一度涌现出几百家从事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但其中绝大多数只是为机器人提供通用零部件,真正掌握关键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并不多。部分重要部件与材料仍依赖进口,或国产良品率过低。

  尽管数据显示,中国是安装、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主要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作为自动化设备的一部分。至于具身智能机器人,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各种力量推动下被炒得火热,股市中相关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市场风险巨大。一方面,过热可能导致滥竽充数、偏离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可能因此产生泡沫,目前机器人生产企业盈利状况普遍不佳,尚未走过盈亏平衡点。

  亦庄的机器人“半马”比赛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它提醒我们,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但尚不成熟,需理性对待。

  在A股市场,机器人作为一个题材,具有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但盲目炒作既不利于其平稳发展,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这场比赛让大家看清了发展现状,促进了理性投资思路的形成,收获颇丰。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