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下滑,但前沿技术并购活跃
AI导读: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金额近1681亿元,同比下降32%。战略投资及收购占比增加,反映出产业投资人对技术迭代的战略考量。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部件备受资本青睐。零部件是并购交易重点,小型交易热度上升。前沿技术如车规级芯片制造、自动驾驶系统等并购活跃。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金额近1681亿元,交易数量为528笔,较2023年分别下滑32%和3.6%。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未来展望》揭示了这一趋势。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整体交易规模同比下降32%,但战略投资及收购占比达53%,较上年度增加。普华永道认为,这反映了产业投资人对技术迭代、资源整合的战略考量。
报告还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有两笔超百亿元的大型交易,总计近230亿元,均来自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部件备受资本青睐,交易金额占总交易额分别达23%、30%。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由增量转为存量,产业链参与者迎来新机遇。电动化、智能化成为关键趋势,中国车企需紧抓这两大优势,布局技术研发与品牌价值拓展。
零部件是汽车并购交易重点
根据报告,2024年汽车行业投资并购活跃度有所下降,小型交易热度上升,反映出小型交易凭借基数低、转型快等特点吸引投资人。
从交易量级看,小型及中型交易额占比显著上升,大型及巨型交易额占比下滑。这反映出汽车行业步入调整阶段,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投资人态度趋于保守。
汽车零部件是2024年汽车并购交易的重点。交易数量为404笔,金额超105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3%。伴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零部件领域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成为关键推动力。
在整车制造方面,报告显示,2024年交易数量为54笔,金额478亿元,大幅下滑近52%。价格战和“内卷”导致主机厂利润空间受挑战,投资并购受不利影响。
商用车投资成为新焦点。“双碳”战略和排放标准实施促进新能源商用车需求增长,商用车领域并购交易金额上升近64%。
报告还指出,战略投资/收购交易数量大幅增长,受益于大型车企和财务投资人对新能源、智能网联市场的看好。技术驱动型企业、高精尖零部件企业备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汽车行业并购活动以境内交易为主,金额占比超92%,交易笔数占比为93%。外资投资国内市场热情减缓,受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
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市场响应速度上具备优势,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国内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出海,驱动出境投资数量上扬。
金军认为,中国车企正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布局东南亚和欧洲等市场。在车企出海过程中,应审慎评估风险,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前沿技术赛道并购活跃
2024年中国汽车发展面临多重复杂因素,整体并购交易活动放缓。但部分前沿技术产业领域并购活跃,如车规级芯片制造、自动驾驶系统及部件、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新增34家上市企业,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新能源三电系统等仍为市场关注焦点。港交所吸引12家企业上市,成为主要上市地。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先。但中国车企面对全球市场时,品牌内涵仍不够清晰,需加强品牌建设。全球化布局是中国车企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全球主要市场已构筑信息安全治理框架,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需注意搭建全域安全架构,确保数据安全。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领先,但海外推广活动零散,需挖掘自身优势,构建品牌内涵。
业内受访人士表示,中国车企正面临从“产品输出”向“品牌塑造”的战略转型关键期。需构建“国家品牌背书+技术文化融合+本土生态共建”的体系,建立“中国智电”新价值范式。
普华永道还在报告中提到,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尚未形成统一技术路线和国际标准,中国已在核心领域取得突破。建立国家级汽车评价体系尤为关键,可推动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提升知名度与认可度。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