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八条”助力科创板健康发展
AI导读:
在科创板推出5周年之际,监管部门发布“科创板八条”,旨在推动科创板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科创板破发比例偏高的问题,探讨了高价发行的原因及影响,并介绍了“科创板八条”中的相关措施,展望了科创板未来的发展前景。
桂浩明(市场资深人士)近期就科创板发展发表观点。
在科创板迎来5周年之际,中国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旨在进一步优化科创板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不仅涵盖了加强科创板“黑科技”定位、全链条监管等系统性问题,还提出了抑制高价发行的具体措施,兼顾了政策的原则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科创板已拥有超过570家上市公司,但其中30%以上的公司处于破发状态,特别是2023年上市的公司,破发率超过了50%。更有部分公司市价低于发行价50%以上,显示出深度破发的态势。尽管股票价格的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但科创板的破发比例相较于历史数据仍偏高,这除了市场与行业因素外,定价模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创板企业的股票发行价通常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确定,以价格优先为原则。然而,由于市场存在打新盈利模式,机构投资者在询价时往往倾向于提高报价以确保入围配售,这导致了新股询价中报价偏高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机构相互串价、抬价的情况。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在询价规则中设定了剔除报价排序中前1%~3%的机制,但实践中往往只执行1%的剔除比例,使得高价申购和高价发行问题依旧存在。
高价发行导致股票缺乏投资价值,上市后易成为炒作对象,一旦炒作退潮,股价便会大幅下跌,从而加剧了破发现象。这不仅助长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科创板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科创50指数自设立以来,点位一直在750点附近徘徊,较启动位置缩水1/4,这反映出科创板发展的困境。
“科创板八条”明确了对新股发行询价剔除问题的态度,要求废除弹性制,一律执行3%的剔除比例,并加强交易所对询价剔除过程的监管。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剔除比例,更体现了抑制高价发行、维护市场公正的决心,旨在实现科创板的可持续发展与一二级市场的协调运行。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高价发行问题,还需多管齐下,严厉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近年来,已有部分机构投资者在新股询价中的不端行为被揭露并受到查处,这一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新股发行节奏的放缓和发行价的降低,以及“科创板八条”的实施,新股高价发行问题已有所好转。未来,随着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相信股票高价发行将成为历史,证券发行市场将更加规范、更有活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链接及相关HTML代码已保留,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