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中国试水低价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AI导读:
无印良品计划在中国开设低价小型店铺,以应对消费者日益理性的消费观念。此举面临品牌调性平衡、竞争对手挑战等多重考验。尽管业绩有所好转,但无印良品仍需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品牌形象,以在低价市场中立足。
随着消费者日益理性的消费观念,国际品牌的市场策略正经历深刻变革,就连一向以简约设计和高品质著称的无印良品(MUJI),也开始瞄准低价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据《日经中文网》最新报道,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股票代码:7453.T)计划于今年夏季,在中国市场推出名为“无印良品500”的低价小型店铺。这一举措标志着无印良品首次在日本本土以外市场尝试这类店铺模式。事实上,早在2023年,良品计划已在日本国内成功开设了45家“MUJI500”系列门店。
与无印良品传统的“大店模式”相比,这些低价店铺在产品和门店规模上都更加精简。据良品计划官网介绍,这些小型门店主要销售日化用品、文具、零食等日常消费品,约70%的产品定价在500日元以下(约人民币24元)。同时,门店面积也大幅缩小,多在百平方米左右,更加灵活便捷。
良品计划在中国复制本土低价门店模式的决定并非突如其来。2024年,无印良品中国董事长清水智曾公开表示,公司期待中国经济复苏,但当前仍以现有消费能力为基础,专注于开拓更广泛的顾客群体。
无印良品此举旨在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国内消费者,这与当前消费趋势的变化紧密相连。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产品的性价比,而非盲目追求品牌溢价。在日本,无印良品是大众平价商品的代表;而在中国,它则走的是精致中产的路线。然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溢价现象导致目标客群流失,成为无印良品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也日益增多。除了名创优品、NOME等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外,还包括优衣库、H&M、UR等快时尚服饰品牌。这些竞争对手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广泛的门店布局,进一步抢占了中国市场份额。以门店规模为例,截至2024年9月,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超过400家;而同期,名创优品已在中国开出4115家门店,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也超过了900家。
在线上渠道方面,无印良品的表现同样面临挑战。据统计,无印良品在抖音、淘宝、京东三大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的粉丝数量合计超过1433万;然而,相比之下,UR在上述三大平台的旗舰店合计粉丝数量达到了2386.7万;优衣库在天猫旗舰店的粉丝数量更是超过了3000万。
更为严峻的是,一些厂牌、白牌产品也开始打着无印良品同源、同款的旗号,以远低于无印良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例如,在无印良品淘宝官方旗舰店中,一款“豆袋沙发”的售价为658元,一款折叠铁制储物架的售价为328元;而在1688电商平台上,类似“无印良品同款”的产品售价则分别仅为142.5元和35元。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优势逐渐减弱,消费者不再轻易为其买单。这一现象也直接反映在了无印良品的业绩上。早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门店销售增长就已经放缓;到了2024年9月,良品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无印良品在中国现有直营店和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同比大跌12%,连续三个月下跌至两位数,东亚地区整体下跌6.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无印良品的跌势已有所好转。据财报显示,2025财年一季度(2024年9月至11月),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与利润持续增长。自新财年启动后,同店销售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市场增长率超过其他海外市场,贡献了全球第二的销售总额。无印良品方面也将这个季度的业绩称为“大幅超出预期的进步”。
尽管如此,无印良品在探索低价格带赛道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无印良品进入中国后长期以中高端形象示人,消费者已形成固有认知。如果不能平衡好品牌调性、产品质量等问题,容易降低消费者对其好感度,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尽管低价门店的试水能为无印良品扩大客群,但名创优品、NOME等平价品牌已在低价赛道中占据先机,且其品牌供应链成熟、门店布局广泛、产品更新速度更快,这对于无印良品来说无疑又是一轮新的挑战。
针对无印良品当前的市场策略,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无印良品应改变沉闷、乏味的品牌形象,加入一些明快、活力的元素以吸引消费者。同时,无印良品还应在产品创新上加大投入,并结合线上渠道进行全渠道销售。庄帅强调:“如果不进行品牌焕新,仅仅依靠门店扩张,将不利于无印良品的长期收益。”
对于低价小型门店的选址考虑、开店数量规划以及如何应对平替品牌崛起带来的挑战等相关问题,时代财经于2月7日以电子邮件形式向无印良品方面发送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