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旨在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改革包括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等措施,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财联社2月9日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速推进能源领域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针对此次改革,我们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的相关负责人。

问: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目的是什么?

答:自2009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价格、财政及产业政策,有力推动了行业的跨越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到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40%以上,超越了煤电装机规模。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原有的固定上网电价制度已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且未能公平承担电力系统的调节责任,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旨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的显著下降以及各地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规则的逐步完善,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

问: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本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并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具体而言,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进行差价结算;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实行不同的政策,确保新老项目的平稳过渡。

问:为何要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答: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别是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午间,导致午间电力供应大幅增加、价格明显降低,而晚高峰电价较高时段又几乎无发电出力。这可能导致新能源实际可获得的收入大幅波动,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案提出在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的同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通过这种“多退少补”的差价结算方式,确保企业有合理稳定的预期,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问:改革如何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

答:考虑到新能源固定投资成本占比大、变动成本占比小的特点,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造价持续下降,新老项目的经营成本差异较大。因此,改革方案提出在实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实行不同的政策。以2025年6月1日为节点,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实现与现行政策的衔接,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则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这种安排旨在保持存量项目平稳运营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增量项目的电价,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

问:改革对终端用户电价水平有何影响?

答:本次改革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无影响,这些用户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预计改革实施首年全国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在电力供需宽松、新能源市场价格较低的地区,工商业用户电价可能略有下降。后续工商业用户电价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

问:此次改革对电力行业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答: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了关键步伐。此次改革将对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是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二是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扩围电力市场化交易。

问:国家将如何确保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

答:为确保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允许地方因地制宜确定实施时间,最迟不晚于2025年底;二是强化政策协同,指导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与规划目标、绿证政策、市场建设等协同推进;三是做好跟踪评估,指导各地密切跟踪市场动态,评估改革影响,及时优化政策实施。同时,国家也将结合新能源发展等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相关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