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国际资本纷纷上调中国股票评级,看好中国政策红利、科技创新及估值洼地。同时,美股正遭遇减持,背后逻辑包括经济基本面走弱、估值泡沫等。随着财报季来临,AI产业化、消费升级及高端制造成为市场热点。

(本文作者李国旺,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

一、外资集体转向:政策红利与科技创新重塑中国资产估值

2025年一季度,国际资本对全球市场的配置策略出现显著变化。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机构纷纷上调中国股票评级,其中摩根士丹利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点位提升7%至86点,预计上涨空间达9%;高盛则预测MSCI中国指数年内或再涨15%,创下近年来最大预期增幅。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的核心逻辑在于政策红利、科技创新及估值洼地:

1、政策创新释放红利

2024年三季度启动的财政、金融、地产等政策创新浪潮,在2025年全国两会再次得到明确,叠加《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的实施,外资准入与股权投资便利性大幅提升。积极财政政策加码新基建,宽松货币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形成优势组合。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跨境互联互通机制,吸引被动资金连续净流入。

2、科技革命引领估值重估

中国在AI等领域的创新涌现,成为中国资产估值重估的核心引擎。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AI开源大模型推动中国科技股估值特别重估。中国在全球AI算力产业链中的地位从“跟随者”转向“定价者”。

3、估值洼地吸引资金

当前MSCI中国指数远期市盈率显著低于美股纳斯达克,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企业盈利预期上调。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全球资金转向新兴市场。

二、美股抛售潮:高估值修正与地缘风险

与外资增持中国资产相反,美股正遭遇减持。机构投资者对美股的配置骤降,对冲基金抛售规模创四年新高。背后逻辑包括经济基本面走弱、估值泡沫及地缘政策扰动。

三、财报季掘金:业绩确定性驱动

随着年报及一季报披露高峰来临,业绩成为市场定价核心。三大领域具备爆发潜力:AI产业化、消费升级及高端制造。

东升西降,全球资本再平衡下的战略机遇显现。外资增配中国资产与美股抛售,反映全球资本对技术迭代与政策确定性的重新定价。投资者应紧扣AI产业化、消费场景革命、高端制造升级三大主线,挖掘结构性机会。

特别声明:本文仅根据市场信息分析归纳,不作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