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消博会新消费科技展区备受瞩目,科技消费热潮正在兴起,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产品消费可能迎来快速增长。展区展示了最新上市的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尖端产品,成为AI等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的重要平台。

如果要数今年消博会最吸睛的展区,首次开设的“新消费科技展区”绝对榜上有名。在这里,最新上市的机器狗、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多型号低空飞行器等尖端产品琳琅满目,构建出极具科幻感的未来图景。

科技消费正逐步从概念走进现实,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红星资本局在走访消博会时发现,一些科技企业带来的展品不仅实现了量产,同时还面向消费级用户,正逐步突破成本壁垒。

科技消费热潮正在兴起

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设备等科技消费品在今年的消博会上备受追捧。据消博会消费科技展区负责人介绍,今年消博会新消费科技展区总面积较上届扩大了30%,并首次设立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专区,成为AI等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的重要平台。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此前商务部表示,2025年将升级商品消费,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今年2月的国常会上,也提到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科技+消费”正在深刻改变消费市场和用户体验。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当前,科技消费热潮正在兴起,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产品消费,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万联证券认为,“人工智能+消费”是培育新型消费的重要抓手,能够催生出创新消费产品和创新业态。在AI大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动驾驶、智能穿戴、机器人等端侧AI产品,有望带来高规模、高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今年,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宇树机器人的亮相,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如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可供居民直接消费的商品,将有助于推动科技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

“像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我相信都会带来巨大市场,尽管可能需要较长的周期逐步实现,但现在它们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赵晋平认为,科技消费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如果一个产品能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其市场规模将非常巨大。”

赵晋平指出,这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生产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合适的落地场景助力科技产品走向消费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才能更好地走向消费。高科技产品如何能在大众中普及并受欢迎,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已在家居设计、电商、连锁商业、文博展览、广告营销等多个行业中实现落地。同时,群核科技还打造了空间智能平台,为具身智能、AR/VR等企业提供“虚拟空间”训练场景。

群核科技副总裁汤峰告诉红星资本局,群核科技的场景拓展是围绕其技术底座和产品体系进行的,这两个方向也是他们拓展AI+的边界。

“目前机器人还比较缺乏训练场景,在空间感知和理解方面较弱,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提供训练。”汤锡峰表示,十余年的产业积累让群核科技已经积累了超过3.6亿个3D模型素材和庞大的室内场景可交互三维数据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AIGC模拟任何空间场景用于智能机器人的训练,无需再建真实场景。

“这相当于为机器人建立了一所虚拟学校,让它在里面‘打怪升级’,学到本领后再到真实场景中进行验证和服务。”

在家居场景下,汤锡峰介绍了他们新推出的AI智能设计平台,该平台能在5分钟内快速生成一套个性化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可直接提供给家居企业,自动转化为用于制造的生产数据。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AI智能设计提速,减少了传统设计的繁琐重复步骤,让设计师有更多时间去理解用户、专注于灵感和创意,从而提升设计生产力。”

但汤锡峰也强调,AI并非要彻底取代人类,而是用来增强人类的行为和场景、扩大人类的知识面。“AI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多模态CAD大模型的研究在全球业内都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在场景边界探索上,主要看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应用就逐步跟上。同时,我们用产业需求倒逼研发,形成一个用商业养活技术、技术创造价值的螺旋上升模式。”

电影《流浪地球2》中赋予人类超力量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傲鲨智能,此次也在消博会上亮相。“我们参与拍摄,也是希望让大家知道这些不再只是科幻概念,而是已经走进了现实。在体验之前进行科普是非常重要的。”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表示。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傲鲨智能发布了千元级外骨骼新品。张华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AI产品落地的“时间窗口”已到:从企业来说,技术和成本壁垒都有很大突破,外界对AI和机器人的关注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步,公司产品将更多地走进社区、景区供人们体验。

科技产品如何落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张华认为,真正好的产品一定能够快速找到应用场景,而不是去寻找场景,而是根据场景倒推产品不断迭代。

他介绍,傲鲨智能最早涉足医疗场景,特别是针对B端的工业场景。C端的尝试则放在了科技赋能养老方面,比如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老人行走或辅助护工搬运。“我们在上海各个养老服务中心已经给老人做体验式的使用,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用户调研’,前后验证了一年多,老人体验后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张华强调,产品必须同步满足老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凭空设想。

“科技消费产品要落地,最主要是要贴近用户。同时,科技产品的属性、智能化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一定要简化。”张华说,“把复杂的问题交给工程师,把简单的问题交给用户,一定要让用户的体验感特别好,这样老百姓对于科技属性的产品接受度才会特别高。”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