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星网宇达与一汽富维分别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吉林大学牵头,旨在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行业服务等产业落地。国内人形机器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预计2035年出货量/保有量将达197万台/720万台。



 科创板日报》4月24日讯 4月24日盘后,星网宇达与一汽富维相继宣布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其中:

 星网宇达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备组)签署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合作将涉及具身智能本体、大模型、运控系统及工具链的场景应用工程等多个方面。

 一汽富维亦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备组)签订协议,双方依托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建立产业联盟,各成员单位将协同创新,构建涵盖核心技术开发、通用平台产品、通用大模型建设及场景应用验证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

 两家公司均指出,此协议为框架性、意向性约定,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具体合作内容及实施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牵头,吉林省高校院所协同参与,联合省、市国资公司及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该中心旨在通过技术联合研发、技术授权转让、产业投资孵化及供应链商业合作,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行业服务等产业落地。

 一周前,吉林省工信厅公示,拟同意吉林省国有资本运营集团牵头组建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机器人,特别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电脑、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赛道。其产业链涵盖上游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上游包括减速器、电机、丝杠、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以及软件系统。

 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吉林省汽车零部件民营企业已超330家,而汽车供应链与机器人存在诸多交集,如关节、电机等零部件可复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今年“人工智能+”将是汽车产业的新战略机遇。这个“+”可能涉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汽车产业智能化后,其聚合外溢效应将加速,智能汽车产业或成为聚合型智能产业,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将深度融合。

 近年来,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政策发力明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其中具身智能、6G为首次提及。

 3月3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关联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1200家。

 2月2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国内人形机器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券商指出,当前行业处于产业化初期,入场企业众多,基本覆盖产业链所有环节。

 中国银河研报认为,目前已有产品能实现复杂地形行走&躲避静态障碍、多模态识别、简单任务拆解等功能。随着车厂实训、零售场景探索及“普惠”产品推出,行业规模量产节点临近。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食品配送/零售、危险场景等领域落地,并逐步进入家庭,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保有量将达197万台/720万台。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