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星网宇达与一汽富维分别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吉林省作为汽车工业摇篮,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预计2035年出货量将大幅增长。



科创板日报》4月24日讯 4月24日盘后,星网宇达与一汽富维相继公告,宣布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

星网宇达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备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合作涵盖具身智能本体、大模型、运控系统及工具链的场景应用工程攻关。

一汽富维亦与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备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该创新中心为平台,形成产业联盟,协同创新,致力于构建从核心技术开发、通用平台产品、通用大模型建设到场景应用验证的全机器人产业链。

两家公司均声明,此协议为框架性、意向性约定,无强制约束力,具体合作事项及实施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牵头,吉林省高校院所协同参与,由省、市国资公司及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产业方共同发起设立,旨在通过技术联合研发、技术授权转让、产业投资孵化及供应链商业合作,全链路打通,结合市场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行业服务。

一周前,吉林省工信厅公示,拟批准吉林省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机器人,特别是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电脑、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赛道。其产业链涵盖上游零部件(如减速器、电机、丝杠、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及软件系统)、中游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

吉林省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目前拥有330多家汽车零部件民营企业,汽车供应链与机器人产业链存在诸多重叠部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今年“人工智能+”将是汽车产业的新战略机遇,其中人形机器人等将成为重要方向。智能汽车产业智能化后,其聚合外溢效应将加速,智能汽车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可应用于生产和服务领域。

近年来,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政策已明显发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提出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已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关联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亦印发《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入场企业众多,覆盖产业链所有环节。

中国银河研报预测,随着技术进步及产品探索,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率先落地,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保有量有望达到197万台/720万台。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