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规下“智驾”宣传退烧,行业健康发展迎新阶段
AI导读:
上海车展后,工信部新规要求规范“智驾”宣传,避免夸大与虚假。新规旨在促进智能驾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技术实力强的企业打开市场渠道,引导企业正视技术短板。中央强调既要推进科技创新,也要完善监管机制。
上海车展昨日圆满落幕。回顾车展盛况,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在工信部的新规下,“智驾”宣传迅速降温。这是否意味着,在智能驾驶这一前沿领域,技术、宣传、监管三者间的平衡正迈向新阶段,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铺路?
近期,小米“智驾”事故引发广泛关注,各方责任讨论热烈。随后,工信部召集车企开会,要求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宣传与使用,强调企业必须充分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严禁夸大宣传。
新规虽非直接针对小米事故,但近年来“智驾”事故频发,企业夸大宣传导致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间的界限模糊,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对比上海车展各车企的宣传资料,不难发现,之前的夸大宣传已明显收敛。“智驾天花板、车位到车位”等词汇已改为“迈向L3的智能辅助驾驶”,“真·智驾”变身“端到端辅助驾驶”。然而,仍有企业使用模糊词汇,如“乾崑智驾”“天神之眼”,并在小字中注明“仅为辅助驾驶”“L3须国家法律法规允许”。
这些夸大宣传误导了消费者,短期内可能推高销量,但长期来看,不仅损害车企信誉,更影响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度,阻碍技术迭代。
因此,工信部此次及时出手,收紧监管,十分必要。未来,还需更多系统性机制,促进智能驾驶行业健康发展。
近期生效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为行业提供了良好探索。《条例》允许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并明确事故责任划分,为技术实力强的企业打开市场渠道,让无技术实力的企业无处遁形。
明确权责,疏堵结合。给予新技术合理空间,让夸大宣传无处藏身,引导企业正视技术短板,务实攻关。
此理同样适用于所有人工智能及相关前沿领域。智能驾驶是当前的代表,未来可能是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中央近期多次强调,既要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也要完善监管机制。技术越发展,越需提前布局监管,构建超前体制机制,既规避风险,也引导行业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