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30年监事会制度正退出公司治理舞台,券商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取消监事会或监事。新公司法允许董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标志着A股上市公司进入“两会一层”治理时代。审计委员会承担起监督职责,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

近30年监事会制度正逐步退出公司治理舞台,券商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纷纷加入“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的行列,成为注定的趋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财信证券、国元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及华鑫证券母公司华鑫股份均发布了取消监事会的公告。这不仅是券商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新《公司法》及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的落实。

2024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生效,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不设监事会或监事。同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可按需设置审计委员会,取消监事会。

2025年3月28日,证监会为贯彻新《公司法》,修订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正式标志着A股上市公司进入“两会一层”治理时代。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需在2026年1月1日前取消监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证券行业亦迈入此新时代。

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在调整内部监督机构前,监事会仍需遵守原规定。目前,各家券商进度不一,最早可追溯到今年3月,如财信证券、国元证券已取消监事会,而国泰海通证券、华鑫股份则需股东大会通过。此外,国联民生证券正在推进中。

图为财信证券取消监事会的公告。

图为国元证券修订章程,删除监事表述。

随着监事会在部分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公司治理体系正经历变革。审计委员会将承担起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工作量增加,独立性增强。这一调整旨在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效能。2025年,中国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进入元年,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将变得最为繁忙、最具挑战性。

承担监事会职责的审计委员会,其法律地位和组织功能发生重大变化,需全面优化和改进运行制度和流程。同时,审计委员会还需将新增职责与原有职责相融合,处理诸多具体事项。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