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集流体需求升温,动力电池安全令加速产业化
AI导读:
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颁布后,复合集流体需求增加,订单与询单量呈现增长态势。业内人士预计,新国标将加速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乐观预期下1至2年内实现规模化产业导入。
“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颁布1个月后,动力电池行业暗潮涌动。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获悉,作为安全性更高的锂电池中游材料,复合集流体的需求正在增加,相关订单与意向询单量呈现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及第三方机构预计,“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的颁布,或加速复合集流体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乐观预期下,1至2年内复合集流体将实现规模化产业导入。
订单与询单量增长
英联股份副总经理武俊伟表示,近期订单、询单及意向订单增加,源于电池厂商寻求满足新国标安全要求的解决方案。
动力电池“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强调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推动对安全性的进一步需求。
新国标修订点包括“热扩散测试”,考查电池安全防护能力;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该标准被视为“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
多家企业正紧锣密鼓测试复合集流体,订单升温。
武俊伟透露,公司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开展多轮复合集流体送样及测试,跟进项目近30个,2025年将推进规模化订单落地。
胜利精密表示,正配合下游客户进行电芯验证,已开发出不同规格复合集流体产品,完成多轮电芯测试。
SMM铜箔分析师姜善育称,复合集流体订单表现良好,越来越多电池厂积极布局应用。
安全性优势
复合集流体凭借安全性、轻量化及长期成本潜力,成为电池制造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方向。
复合集流体金属层薄,短路时易熔断,避免电池起火;基底柔软,缓和锂枝晶生长,改善电池循环性能。
胜利精密称,正极复合铝箔安全性显著提高,负极复合铜箔具重量和能量密度优势。
武俊伟表示,复合集流体是提升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路径,其结构和安全机制使其成为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集流体的优选。
规模化导入加速
订单升温印证复合集流体技术路线可行。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将加速复合集流体规模量产。
武俊伟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初,复合集流体将迎来大规模市场导入,新国标是关键催化剂。
洁美科技称,新国标将加速复合集流体应用落地。
姜善育认为,行业成熟度低且工艺标准未统一,面临多重挑战,技术突破至规模导入至少需2年。
武俊伟表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技术和成本挑战,复合集流体在半固态电池中仍具竞争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