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明确了全固态电池定义。受消息影响,固态电池概念股走强。多家车企和电池企业布局固态电池领域,但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问题,乐观估计量产节点在2027年左右。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定义,解决了行业界定模糊、测试方法缺失等问题,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新标准中,“全固态电池”要求离子传递必须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严格区分。这一团标的核心在于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方法,通过真空加热测试失重率,判定标准严格且稳定。

今日开盘,受消息影响,部分固态电池概念股走强,一度涨超10%。其中,海辰药业、英联股份等概念股一度涨停,虽然收盘有所回落,但近期固态电池概念股整体表现较好。固态电池技术的进展对股市产生了积极影响。

全国政协常委苗圩曾指出,部分企业宣布量产装车的固态电池多为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有本质区别。他认为,全固态电池2027年前后才能实现小批量生产,距离大规模量产还需时间。这一观点为市场提供了预期。

平安证券研报称,半固态电池是全固态电池的过渡路线,保留少量电解液以改善性能。半固态电池产业化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但技术和工艺仍需突破。当前,多家车企和电池企业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推出的产品主要为半固态电池。

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3GWh,同比增长4.3倍,均为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利好消息不断,资本市场固态电池板块走高。

5月21日,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取得固态电解质研究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电化学稳定性。此外,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企业相继发布半固态/固态电池新品,固态电池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面临技术、工艺和成本挑战。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电芯成本高昂,是整个传统液态锂电池成本的4~5倍。技术层面,如何提升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匹配性等问题仍需解决。

银河证券研报显示,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升级或将从复合半固态电池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演进,但规模量产难度大、验证周期长等挑战依然存在,乐观估计量产节点在2027年左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