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打击股市“小作文”,净化信息传播环境
AI导读:
证监会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虚假“小作文”乱象,彰显零容忍态度。股市“小作文”危害大,损害投资者权益,扭曲市场价格机制。多部门需联合打击,升级监管技术,完善法律法规,净化信息传播环境,维护股市稳定。
一年一度的“3·15”,资本市场也在紧锣密鼓打假。近段时间,证监会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通过监测、甄别、处置、警示、投教等全链条联动,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虚假“小作文”乱象,净化信息传播环境。
多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彰显出对股市“小作文”的零容忍,也体现了改善市场生态、维护市场稳定的坚决态度,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股市“小作文”的危害显而易见。一张来源不明的截图、一句捕风捉影的对白、一段真假难辨的视频,就可能搅动市场风云,影响个股涨跌。这些“小作文”往往披着“内部消息”“专业分析”的外衣,与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交织,背后埋伏着“造假—传播—收割”的产业链,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扭曲市场价格机制。
监管部门虽一直紧盯股市谣言,但“小作文”反复发作、屡治屡犯,还不断冒出新形态、新变种。识别门槛高、查处难度大、量刑执法难等痛点,是其难以根治的原因。
监测溯源难。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股市“小作文”编造更容易,裂变式传播速度快,传统过滤技术难以识别,监管响应常滞后。
识别定性难。股市信息纷繁,谣言形式多样,执法难点在于判断“小作文”背后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找出利益链条。
定罪量刑难。相关法律法规虽禁止编造传播证券虚假信息,但缺乏详细界定,影响司法公正性和震慑力。
多部门联合打击股市“小作文”,需对症下药。监管层面,需升级监管技术,应用AI、区块链追踪谣言,实现穿透式监管;司法层面,要完善法律法规,界定虚假信息,细化认定标准,加强执法力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一个稳定运行的股市,不容谣言动摇市场基石。治理越精准,执法越有力,打击越到位,资本市场才能越发风清气正、稳定健康。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