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可转债“下修潮”蔓延,企业偿债压力亟待缓解
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以来,光伏行业掀起一轮可转债“下修潮”,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企业已相继完成向下修正可转债转股价格审议程序。在外界看来,当前供需错配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光伏企业陷入业绩亏损,偿债压力加大,被迫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
近日,海优新材(688680.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海优转债”转股价格。此前一日,晶澳科技(002459.SZ)也发布公告,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晶澳转债”转股价格。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以来,光伏行业掀起一轮可转债“下修潮”。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双良节能(600481.SH)、福斯特(603806.SH)等企业已相继完成向下修正可转债转股价格审议程序,并发布向下修正“隆22转债”“天23转债”“双良转债”“福22转债”的转股价格,调整幅度显著。
在外界看来,当前供需错配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光伏企业陷入业绩亏损,偿债压力加大,股价低迷,被迫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受访人士表示,下修转股价格旨在促进转股,避免回售风险,减轻还债压力。
可转债“下修潮”蔓延
在可转债存续期间,当正股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格一定比例时,发行公司有权下调转股价格。
通常,可转债发行时的募集说明书会规定触发下修的条款。如连续30个交易日内至少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即触发下修条件。此时,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过去两年,光伏市场环境巨变。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下跌,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受挑战,股价暴跌。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制造端产值下降超44.7%,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远超以往。
记者注意到,过去一年里,光伏上市公司已提示触发可转债转股价格修正条款,但多数企业选择不修正。然而,2025年一季度以来,这一局面开始转变。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双良节能、福斯特等相继宣布大幅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
从下修幅度看,今年一季度,“天23转债”“隆22转债”“福22转债”转股价格下修幅度均超过50%。海优新材和双良节能也非首次下修。
平安证券点评隆基绿能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时指出,这反映了董事会对未来经营形势仍将面临较大挑战的判断,也反映了光伏制造行业未来仍将面临较大经营挑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深陷“产能战”“价格战”“专利战”的惨烈境地。尽管今年以来中下游产品涨价,但只是供需失衡状态下的简单修复,行业整体未走出困境。
江瀚还指出,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考虑,由于业绩不佳,股价承压。下修可转债转股价可降低转股门槛,增加转股可能性,减轻公司财务负担,避免到期兑付带来的资金压力。在市场环境和行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下修转股价,公司可吸引投资者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增加股本,改善资本结构,同时传递积极应对困境、寻求发展的信号。
缓解偿债压力的关键举措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是为了融资。下修转股价旨在促进转股,将债务关系变为股权关系,避免回售风险,减轻还债压力。
可转债回售是指触发特定条件时,投资者有权将债券按约定价格回售给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将增加短期现金流压力。
当前,部分光伏上市公司面临庞大债务规模,现金流压力加大。截至2024年9月末,121家光伏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73%,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1.64%,同比增长1.97%。
江瀚表示,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可降低转股难度,增加转股概率,缓解公司财务压力,改善资本结构。但可能稀释原有股东权益,导致每股收益下降,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王骥跃称,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的影响需综合考虑下修幅度。若大幅下调,转股可能性更大,可提高转债吸引力,推高转债价格,但对现股东股权造成更多稀释。
可转债持有者是否转股,上市公司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与市场情况和收益等因素相关。
截至2025年一季度,部分可转债已转换为股票,但转股数量占比较低。从转股期限上看,光伏上市公司可转债转股剩余期限仍相对充足。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