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产业创新力显著,未来可期
AI导读:
国泰海通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林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带来中国科技破浪崛起。我国创新力显著上升,成为近10年来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人才强国战略注入中国智慧,超大规模应用场景驱动技术迭代。中国科技产业未来将形成完整闭环,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林倩)近日,国泰海通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正引领中国科技破浪前行,逐步实现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科技自信的转变。中国科技体系化创新成果显著,正深刻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我国已成为近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2024年我国创新指数排名较2023年上升一位至第十一位,成为排名前30的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知识与技术产出、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等方面均领先全球。
杨林指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突破3.6万亿元大关,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基础研究占比稳步上升。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协同模式,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屡创“中国速度”与“中国奇迹”,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活力。
“人才强国战略为全球科技发展竞争注入了中国智慧。”杨林强调,从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奠基到新时代人才强国系统的不断演进,我国已构建起自主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多层次人才体系,人才红利正从规模优势向质量效能引领的新阶段迈进。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Deepseek引领人工智能大模型革命性发展,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春晚惊艳亮相,近年来高水平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彰显了我国创新人才队伍的坚实支撑。
杨林认为,超大规模应用场景与商业市场正驱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我国14亿人口构成的统一大市场,在数字经济时代构筑了独特的创新势能,凭借极致规模效应、全产业链协同、全生态覆盖、新技术快速创新与全域渗透等优势,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展望未来,杨林表示,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将形成“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全球竞争”的完整闭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中欧班列串联起创新走廊,“数字丝绸之路”助力共建国家共享数字经济红利。我国已从技术输出迈向标准制定,成熟的国家创新范式、庞大的人才规模支撑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终将托举中国科技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