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证监局联合金融办走访上市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深圳证监局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密集开展上市公司走访工作,聚焦并购重组指导、定向增发、企业出海等议题,旨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已累计走访111家次上市公司,解决近六成困难诉求,助力企业出海,切实解决用地、再融资等企业难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子潇深圳报道
近日,记者获悉,深圳证监局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密集开展上市公司走访工作,聚焦并购重组指导、定向增发、企业出海及“工业上楼”等深圳辖区内的重点议题,旨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计走访上市公司111家次,占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6.18%。在走访过程中,相关部门累计收集了275条次上市公司的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并成功推动了149条次的解决,解决率接近六成。其余事项正在持续推动解决中,充分体现了“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的实效。
此次走访工作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协作效能持续增强,证监局与地方政府的联合走访机制实现常态化运作;二是解题导向更加精准,特别是在企业出海等议题上取得显著突破;三是走访效率明显提升,一季度走访34家次,接近2024年全年走访计划的半数。
深圳证监局表示,此举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走访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确保深圳上市公司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下能够持续平稳经营。
证监局联合地方政府走访机制常态化
“央地协同”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广东、山东、安徽、天津、深圳等省市的联合走访机制已逐渐成为常态。各地证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密集走访上市公司,旨在通过内联外合实现“集中问诊”。
本轮深圳上市公司的常态化走访工作被称作“益企行”,由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联合牵头开展。
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上市公司服务工作,多次对上市公司反映的问题进行批示,并现场召开多轮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诉求推动座谈会,旨在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市委金融办以及福田、宝安、南山、龙华等区政府已参与走访上市公司近30家次,针对企业反映的用地、人才、融资等问题,做到了第一时间回应并解决。
同时,深圳证监局制定了专门的走访工作方案,党委班子全面动员,全体参与带队走访。
深圳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强调“搭建三个机制”,进一步增强央地协作效能。一是搭建联合走访机制,由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共同牵头,明确走访工作计划;二是搭建问题通报机制,深圳证监局每月形成走访月报和问题清单,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专报》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走访动态和问题,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三是搭建服务协同机制,将“益企行”上市公司走访与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工作协调机制相衔接,全面落实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助企行”等,为跨部门服务优化奠定基础。
深圳去年并购重组总额达126.82亿元
自证监会“并购六条”发布实施以来,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度明显提升。多家上市公司在走访中提出希望加大并购重组政策指导、建立并购重组资源库以降低信息搜寻成本等诉求。
去年11月,深圳发布了“并购重组14条”,提出到2027年底,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的目标。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工作,央地协作多措并举响应企业的并购重组诉求。市委金融办正抓紧出台《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旨在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打造并购重组高地。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已披露66笔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达到126.82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
助力“外贸第一城”企业出海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深圳上市公司有出海业务,出海公司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据深圳证监局统计,2024年上半年,深圳共有264家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合计4851.6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5.6%。
针对企业反映的出海过程中遇到的项目审核、外汇出海备案等程序性问题,相关部门及时收集汇总企业诉求,并向企业宣传解释相关法律规定,指导企业填报申请材料,以减少申报时间。
切实解决用地、再融资等企业难题
用房用地问题长期困扰深圳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走访中,不少上市公司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予以协调解决。市区政府对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住房、公司生产办公用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此外,某主业为半导体关键制程的公司在走访中提出了定向增发诉求,拟募集资金投向高端生产基地项目。目前,该公司的再融资事项已完成注册。
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协同发力,以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为抓手,将走访成果转化为制度性解决方案与系统性改革动能,讲好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故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