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中,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庞大内需市场展现强大经济韧性。文章探讨了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投资机遇,经济学家们认为维持国内宏观政策稳定是关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信心。同时,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未变,关税摩擦不改中国资产相对优势,投资者应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编者按:

  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中,地缘冲突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近期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实质是贸易单边主义,严重扰乱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以强硬姿态应对,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和潜力。新生产力加速涌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投资机遇?证券时报特设“中国资产重估”专栏,深入访谈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研究专家、投行领军人物及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剖析重估逻辑,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参考。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多变,对全球市场造成冲击。为此,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及首席经济学家程强,就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展开讨论。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维持国内宏观政策稳定至关重要,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信心、减缓经济波动。中国需通过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措施,将稳定性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制度磁场”。

  他们指出,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未变,关税摩擦不改中国资产相对优势。市场潜在增量资金充足,无需过度悲观。中长期看,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产业趋势明确,科技创新将有效对冲关税影响。

  券商中国记者:美国“对等关税”多变,对全球市场造成冲击,此时国内宏观政策稳定性是否更加重要?

  管涛: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稳定国内政策有助于稳定市场、强化信心、减缓波动。需以我为主,将外部压力转为动力;制定预案,完善政策工具箱;提升政策匹配度。

  汪毅:美国关税政策摇摆是政治博弈的产物,通过贸易、金融和预期渠道冲击中国经济。国内政策稳定性可发挥“减震器”作用,为经济转型提供定力。

  政策稳定性已成为稀缺资源。中国需通过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措施,将稳定性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制度磁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涵:外部不确定性上升时,中国具备政策空间和稳定条件,为全球经济提供确定性。这源自稳定的政策框架、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维持政策稳定需保持连续性、适时推出逆周期政策、加强预期引导和政策协调。

  程强:国内政策稳定性是抵御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的关键。需保持前瞻性和灵活性,加强政策沟通与预期管理,激发活力、提升积极性。

  券商中国记者:“对等关税”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市场期待更多政策化解压力,您有何期待和建议?

  管涛:当前需求不足、物价低位,政策应多做少风险小。即便多做,也可促进经济复苏。需坚持改革与刺激并重,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化对企业创新支持。

  汪毅:政策需采取“短期纾困+长期破局”策略,稳住基本盘同时重构竞争优势。应对关税压力需分层推进,短期纾困、中期重塑价值链、长期引领国际规则。

  王涵:面对关税冲击,财政政策可加快项目落地,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外交和经贸政策更积极主动,纾困相关企业。

  程强:期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组合拳”发力。货币政策用好降准、降息等工具;财政政策加大支出。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信心。产业政策上提振消费,提升产业链韧性。

  提振内需是高质量发展核心战略

  券商中国记者:提振内需成为共识,您认为其对当前国内经济有何重要意义?应从哪些方面提振内需?

  管涛: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突出矛盾,提振内需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加强民生建设、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

  汪毅:提振内需是应对内外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聚焦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场景创新、有效投资扩容。

  提振内需是系统工程,需将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完善与科技创新结合,将人口潜力转化为引领全球复苏的“中国动力”。

  王涵:外部不确定性上升时,内需重要性凸显。需稳定资产价格、顺应消费模式转变。政策刺激内需时,考虑年轻人消费偏好,打造更多创新消费产品。

  程强:面对高关税,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快补上消费短板,挖掘内需潜力。拓宽收入渠道、消费供给牵引需求、改善环境提升意愿是促进消费的抓手。

  中国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不会改变

  券商中国记者:“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在“对等关税”背景下是否改变?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变化?

  管涛: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可能导致“中国资产重估”进程波折,但核心逻辑不变。中国具备科技创新、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及A股低估值优势。投资者应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汪毅: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中国资产投资范式转变。需深度穿透产业逻辑、灵活运用对冲工具、捕捉政策产业共振点。

  王涵: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从外部压力重估和中国企业升级两方面展开。美国外交困境源于硬实力衰退,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将获更多认可。

  程强:“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未变,关税摩擦不改中国资产优势。市场潜在增量资金大,中长期看,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将有效对冲关税影响。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