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多项技术,受到游客青睐。多家A股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其产业链,共同推动商业化进程。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近日,外骨骼机器人“出圈”。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等多个景区引入了登山辅助设备——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黑科技”备受游客欢迎。

  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传感、人体工学、动力和电子等技术,多家A股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其产业链,为其贡献力量。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表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军事、工业、出行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应用领域广泛

  游客李先生在泰山景区体验了外骨骼机器人后表示:“它能感知到我抬腿,并给我助力。穿上后走起路来相当轻松,让我体验到了‘健步如飞’的感觉。”

  外骨骼机器人还能助力人们轻松搬运重物。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穿戴腰部外骨骼机器人的体验者能轻松提起30公斤重物。

  这类外骨骼机器人设备自重仅2千克左右,不仅可加强穿戴者腿部或腰部力量,减少体力消耗,还能吸收冲击力,降低对穿戴者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外骨骼的人体辅助增强能力和机器人的自主或半自主控制技术,让机械外骨骼与人体运动系统协同工作,利用多模态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运动意图,并通过自适应控制算法输出辅助力矩。它不仅能增强健康人群的负重能力和运动效率,还能为行动障碍者提供运动代偿功能。”

  外骨骼机器人未来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萨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员郑扬洋表示:“在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在帮助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康复方面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康养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480亿元。在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辅助工人搬运重物、降低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预计到2030年,市场空间可达百亿元。此外,外骨骼机器人还能辅助老年人行走和完成日常活动,提升其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在户外休闲领域,随着材料轻量化、电池续航等技术不断突破,外骨骼机器人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商业化进程加速

  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振江股份)、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翔宇医疗)、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工科技)等,正积极参与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链,共同推动其商业化进程。

  振江股份的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研发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等产品,计划2025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翔宇医疗重点打造的便携式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已进入小批量阶段,预计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精工科技研发团队正在对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不同场景的调试和测试。

  周迪表示:“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目前待突破的关键环节包括提高续航能力、减轻设备重量、提高设备舒适度、优化控制算法、降低成本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推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