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凯赛生物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募资66亿元,引入招商局集团作为间接股东,并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深化生物基材料领域战略合作。此次定增不影响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双方还将共同设立攻关团队,开发生物基材料应用技术。

25日晚间,凯赛生物(688065.SH)正式公布了其定向增发预案,计划以每股43.34元的价格向其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族控制的企业——拟设立的上海曜勤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曜勤”)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66亿元。此次定增完成后,公司股票将于6月26日复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定增预案中,招商局集团的身影赫然在列。根据公告,招商局集团将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凯赛生物超过5%的股份,从而成为公司的间接股东。此外,招商局集团还计划与凯赛生物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在生物基聚酰胺材料领域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

▌定增引入招商局资本,控股股东生变

根据定增预案及相关协议,此次发行后,凯赛生物的控股股东将由CIB变更为上海曜勤,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刘修才家族。具体来看,原控股股东CIB持有上海曜建51%的股权,而招商局集团则持有上海曜建49%的股权。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以最新公告日为准),已有6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其中16家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发布了定增预案,凯赛生物便是其中之一。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上市公司向实际控制人定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属于实际控制人增持的一种方式。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凯赛生物目前的总市值为324亿元,而此次向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定增的金额已达66亿元,约占公司总市值的20%。若此次定增成功,加上公司此前通过IPO募集的约55.61亿元资金,凯赛生物上市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其融资金额将超过百亿元。

王骥跃进一步分析认为,凯赛生物的这次定增安排有些特别,既满足了招商局集团入股的需求,又不影响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他指出,与招商局集团的合作是出于战略方向的考虑,招商局集团要求入股,但实际控制人并不想稀释自己的控制权。

▌签订“长单”,合作攻关下游应用

与此同时,凯赛生物还发布了另一则公告,宣布与招商局集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招商局集团将从凯赛生物采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或其成型材料等产品。

公告还显示,招商局集团将努力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目标”,即2023年至2025年,招商局集团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树脂量分别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从2024年底开始,双方将提前一年确定后续采购产品的形式和采购量。

凯赛生物在新疆乌苏市拥有年产10万吨的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线,同时在山西太原市建设有年产90万吨的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该项目已于2023年陆续建成并进入调试阶段。以此计算,20万吨的采购量相当于凯赛生物乌苏和太原两条生物基聚酰胺产线全部投产状态下(100万吨)20%的产量。

在近期的一场合成生物行业论坛上,凯赛生物首席运营官、副总裁杨晨指出,公司在新疆乌苏市已实现生物基聚酰胺的产业化,并在山西太原市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园。他表示,凯赛生物在材料领域已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与政府合作的总投资超过400亿元。未来,公司将与服装企业等一起,将材料往下游应用延伸。

除了与招商局集团达成生物基材料采购合作和融资渠道合作外,凯赛生物还与招商局集团合作攻关下游应用。根据公告,双方还将共同设立生物基材料在招商局集团应用场景的攻关团队,开发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等领域的应用技术。

然而,尽管凯赛生物在合成生物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等市场需求仍显疲软。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24.41亿元,同比增长3.28%;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减少6.97%。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华安证券表示,2023年一季度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导致公司业绩承压。但未来随着癸二酸放量、聚酰胺推广工作有序开展以及下游消费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