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春节文旅市场火爆,创新演绎历史文化
AI导读: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古都西安文旅市场火爆,全市3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量大幅增长,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汉服潮、演艺热、非遗文创等频频出圈,展现出西安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持续挖掘与创新演绎,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古都西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长假期间,全市3A级以上景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共接待游客高达1620.9万人次,入境游订单量实现了121%的显著增长。多家旅游在线平台发布的春节旅游热门目的地榜单上,西安均赫然在列,成为游客心中的热门之选。
从汉服潮流的兴起、演艺活动的热门,再到非遗文创产品的频频出圈,春节“长安游”的火爆背后,是对西安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演绎。不断涌现的文旅新业态,不仅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情绪价值和文化需求,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
情绪价值驱动,“为快乐买单”成新风尚
在回程的高铁上,河南游客周敏兴奋地与朋友分享着在西安过年的精彩瞬间。古城墙、大雁塔、曲江池畔,她身着华服,笑容满面,留下了无数快乐的回忆。她表示,专程来西安体验汉服文化,漫步在大唐不夜城,与扮演“李白”的NPC演员吟诗对赋,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盛世唐朝。相较于传统旅游的“走马观花”,她更倾向于慢节奏的深度体验,愿意为这份快乐买单。
西安,这座承载着盛世长安记忆的古都,与“中国年”的来历有着不解之缘。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长安城定下农历正月为岁首,从此以正月初一为开端的“中国年”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如今,来西安感受中国年味,已成为当代人迎新春的时尚潮流。携程发布的《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西安在全国春节旅游热门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在亲子游、年味目的地、租车目的地等多个榜单中名列前茅。
春节期间,西安聚焦抓非遗、促消费两大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非遗主题及新春文旅活动,“西安年·最中国”这一城市IP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非遗热潮持续升温,依托“非遗年货购物月”“百家非遗进街区”等活动,西安多地推出了非遗表演、非遗集市、非遗体验等一站式消费平台,让游客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年味。
汉服热再掀新高潮。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西安纳入该平台的汉服门店数量已达467家,日均销售额高达9.5万元。顺丰快递更是将市内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等纳入汉服退还服务点,实现线上快速下单、1小时寄送全城、24小时内异地归还的便捷服务。春节期间,西安顺丰汉服寄递日均消费同比增长15%,展现出汉服文化的巨大魅力。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指出,满足情绪价值的消费产品、获取方式更为便捷的旅游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春节期间,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渴望卸下一年的辛劳,寻找快乐。而西安丰富的非遗活动、旅游演艺等产品,正契合了消费者“为快乐消费”的需求。
文化体验升级,“沉浸感”满格
沈阳游客张女士一家四口来西安过年,原计划6天的行程因惊喜连连而延长至9天。他们参观了兵马俑、华清池,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复活的军团》,在灞河岸边欣赏了展现丝路繁华的演艺《驼铃传奇》,沉浸感十足,直呼奇妙。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基于此,西安持续激活历史资源,创新文化表达,让“秦风唐韵”穿越而来,为游客带来满满的沉浸式体验。在浐灞国际港,大型演艺秀《西安千古情》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呈现在观众眼前,连续三天单日上演18场,创下西安大型旅游演艺单日演出场次、游客接待量新高。
英国游客罗莎莉(Rosalie)第一次到中国过春节,她在《西安千古情》景区与“兵马俑军团”击掌拜年,还欣赏到了西游记皮影戏。她表示,传统剧目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让她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走进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仿佛穿越回大唐盛世。街区内的非遗演艺、沉浸式寻宝地图、AI定制写真等数字技术应用产品,让游客在科技赋能下“梦回大唐”。扮演王维的NPC演员李嘉诚表示,现在游客更加注重文化体验,会找他对诗,甚至带着剧本邀请他互动演出。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负责人邹林丰指出,得益于VR体验、AI换脸拍照等新场景、新玩法的带动,春节期间街区日均游客量突破万人,同比增长12.8%,其中接待外国游客量同比增长28%。换装、美食、文创等二次消费比重已超过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细分市场深耕,消费链不断延伸
夜幕降临,西安市中心的钟鼓楼广场人山人海。600多年历史的钟楼即将点亮,许多游客身着汉服早早守候在此,一旁的旅拍摄影师忙碌地为客户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钟楼旁的一间文创小店内,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如“绒馍馍”“塔宝”“秦小俑”等,这些脱胎于西安本地美食和名胜的文创产品趣味十足,备受游客喜爱。来自湖北的大学生林婉怡表示,购买文创产品很有仪式感,能见证自己“来过这里”。她还准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在西安的春节体验。
妆造、旅拍、收集文创产品、打卡网红景点……古老的钟楼周边,新玩法层出不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李瑛指出,在最初观光游的基础上,汉服旅拍、研学旅游、文创经济等新业态持续涌现,不断适应市场细分的变化,文旅产业的消费链条正在被拉长。
张燕表示,西安跻身租车旅游目的地热门城市之列,反映出文旅市场的新趋势。这表明西安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在增强,游览完知名景区后,年轻人更愿意开车探索周边地区。西安市远郊区鄠邑区就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春节长假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89.08万人次。
李瑛分析认为,持续深挖传统文化、推动产品创新转化,并借助短视频等平台传播城市形象、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进而形成良性互动,这是西安文旅从“网红”到“长红”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