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企业加速降本增效,应对市场竞争加剧
AI导读:
随着全球车市竞争加剧,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降本增效的核心挑战。多家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已实施降本举措,包括裁员、组织变革等。保时捷、阿斯顿·马丁等车企业绩下滑,中国市场销量也受到影响。企业需顺应市场变化,打出“组合拳”应对挑战。
当全球车市竞争日趋白热化,汽车产业链企业面临着降本增效的核心挑战。2025年以来,多家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已实施降本举措。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奥迪的降本行动只是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保时捷、阿斯顿·马丁等车企及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也推出了相应的降本增效措施。
3月19日,蔚来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推进组织变革,提升全员经营意识,实施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各业务团队将基于全年目标,主动落地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除了组织变革,裁员也是常见的降本方式。例如,阿斯顿·马丁宣布计划裁减约17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
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裁员降本背后有多重考量。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表示,考量因素多样,包括团队优化、降本增效、业务战略调整及市场前景预期等。
汽车巨头加速降本增效
回顾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传出裁员降薪消息,博世、采埃孚、法雷奥、博泽等零部件巨头也纷纷裁员。
保时捷3月12日宣布计划裁减约3900个职位,将在2029年前完成。其中,约1900个岗位将通过自然流动、限制招聘和自愿协议削减。
阿斯顿·马丁计划裁减约170名员工,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包括管理层。此次调整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支持运营和财务可持续性,预计节省约2500万英镑的年度运营支出。
大陆集团也宣布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裁减约3000个研发岗位,以优化人才配置,顺应市场变化。
企业裁员潮将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杨菁指出,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结构性变迁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顺应市场变化。
在国内市场,极星科技也传出裁员消息,规模约50人。蔚来则通过组织变革降本,推进全公司范围内的组织变革,落地“基本经营单元CBU”机制,严控成本。
“减负”背后的逻辑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降本增效成为重要手段。保时捷、阿斯顿·马丁等车企业绩下滑,裁员成为减负方式之一。
保时捷2024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1%,营业利润同比减少30.3%。阿斯顿·马丁全球销量下滑约8.9%,中国市场销量下滑49%。
对于中国市场销量下滑,阿斯顿·马丁表示受宏观经济持续疲软影响。大陆集团也表示,中国市场对其非常重要,但面临挑战。
业绩承压是企业减负的重要原因。除了裁员,龙头企业还可通过垂直一体化、压降供应链成本等方式降本。
杨菁建议,转型期企业可通过削减旧技术产能、资产出售等方式降低固定成本,提升销量规模也可降低单车成本。
此外,技术联盟、战略合作也有助于企业降低投入或成本,但需面临挑战和磨合期。
应对挑战打出“组合拳”
保时捷CEO奥博穆表示,企业需定期审视战略,不断优化调整以保持生命力。保时捷对中国市场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将持续聚焦、深耕中国市场。
截至2024年年底,保时捷中国销售网点数量已调整至约140家,计划到2027年前逐步缩减至大约100家。
大陆集团也将通过拆分汽车子集团提高竞争力,若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将获得15亿欧元的现金资金,为汽车公司提供更强劲的财务支持。
中国汽车市场在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和电动车等领域发展迅速,蕴含巨大机遇。对于拆分后的汽车公司而言,中国仍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