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助力产业发展提速
AI导读:
两会后“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助力产业发展提速。文章分析深海科技产业链及投资机遇,对比低空经济行情,看好深海科技3-4月表现,但需注意一季报披露后下行风险。
(一)如何看待本周市场的调整?
前期报告中我们提到,风格裂口的弥合需靠落后风格补涨或领涨风格下跌完成。3月以来的风格裂口弥合属于前者,即强势状态(50、300、红利补涨;恒生科技、1000、科创板震荡)。


从过去15年的日历效应看,中小盘指数(1000、2000)上半年走势规律性强:
12月到1月多调整,规避1月下旬年报预告风险;春节后到两会超90%概率上涨;两会结束后3月下旬阶段性调整;4月上旬继续反弹;4月下旬调整概率大。今年走势与日历效应相似。


TMT拥挤度角度看,历史经验显示,产业趋势向好时,情绪顶部*0.7(极端情况*0.6)是介入良机。本次情绪高点在44.6%,对应*0.7位置是31%,最新TMT成交额占比约32%,接近安全区域。

风格裂口弥合、TMT成交额占比降低、科技大厂产业推进,全年看好科技风格。建议布局订单和基本面兑现板块,如CSP大厂及上游、推理应用铲子、端侧、军工电子等。
(二)“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助力产业发展提速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地位并列。受此影响,相关公司股价发酵。如何看待这一产业政策变化及投资机遇?
自15年起,“深海”多次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但均为简单提及。今年将其放入“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定义为“科技”,表明定位达新高度,产业政策变化值得重视。

深海科技涵盖深海安全保障、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范畴。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通信系统;中游深海装备及基建;下游应用于国防、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

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因具备相同特点:陆地资源有限,需拓展资源;兼具军民属性;产业容量大;深海科技具备国产替代属性。


(三)参照“低空经济”,如何看待“深海科技”行情?
本次“深海科技”让人联想到去年“低空经济”。复盘24年初低空经济行情,与当前深海科技对标。
前期强势主题催化剂密度下降+一季报景气稀缺,是行情启动环境。当前与24年低空启动环境类似,科技新增催化变少,一季报景气线索不多。

中央定调+地方政策跟进,形成强政策驱动。前期强势主题后继乏力+一季报景气线索不多时,强政策驱动易行情。当前深海科技也类似,地方政策开始接力。

对比低空,当前深海科技仍有上涨空间。统计显示,低空核心公司多有1-2倍涨幅,上涨时长2-3个月。深海科技至今交易16天,仍有上涨潜力。


业绩期面临行情结束风险。低空复盘显示,多数公司因Q1无业绩兑现,行情结束后下跌。深海科技也需注意此风险。
总结来看,当前处于科技催化剂密度下降+一季报景气线索不多窗口,强政策有望驱动“深海科技”上涨行情,看好3-4月表现。对比“低空经济”,当前股价仍有空间。留意一季报披露后下行风险。此外,“深海科技”与“低空经济”结构不同,深海科技范围广,产业初期,适合投资“卖铲子”领域。
(文章来源:广发证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