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及年中关键时点带来A股交易与配置机会
AI导读:
年内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带来科技主题和端侧AI等交易性机会,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有望催生总量经济刺激,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性机会。关注科技、新能源、供给端出清及消费领域,迎接重要风格切换。
年内还有两个关键时点:一是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带来的交易性机会,如科技主题和端侧AI等,这些机会弱宏观关联强产业催化;二是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带来的配置性机会,有望催生第四轮总量经济刺激,打开内需叙事空间。第一个关键时点是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包括美国贸易政策调查结果公布及“对等关税”明朗。科技主题因弱宏观、强预期特性,在宏观环境边际恶化时易提前调整,但最终受影响最低。端侧AI作为A股AI独占资产之一,是最可能带动行情的方向。第二个关键时点是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再同频,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走弱叠加关税压力加大,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将迎来2021年后的首次同步共振上行,有利于解除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压制,市场将迎来重要风格切换。
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
或出现新一轮主题交易性机会
1)4月初外部风险集中落地,科技主题有望迎来交易性机会。特朗普签署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相关结论将在4月发布,同时他重申对等关税预计在2025年落地。科技板块在面临宏观环境边际恶化时,容易出现提前调整,但最终受影响反而最低。考虑到后续产业趋势确定性高,科技板块仍是风险落地后的最佳交易机会。
2)端侧AI或带动新一轮行情。当科技板块回调后,需寻找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主题方向。端侧AI作为A股AI独占资产,后续产品推陈出新对市场预期有明显提振作用。投资者高度关注AI眼镜进展,二季度重点关注字节跳动AIoT生态大会、小米眼镜发布会等事件。
3)资金或来自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及港股趋势资金回流。A股市场“高切低”和适度减仓已持续4周。科技板块经历调整后,存在资金回流或加仓的可能。港股方面,趋势资金或将回流A股,南下资金作为港股最大增量资金,本周调整阶段资金流入减弱,说明不少南下趋势资金已获利了结。
年中有望迎来中美周期同频
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性机会
1)外部压力催生内需刺激。目前国内宏观波动小,政策符合预期,内需类股票和宏观驱动板块缺乏向上叙事弹性。复盘历史政策阶段发现,外部压力加大后会催生超预期总量刺激。
2)年中美国经济走弱,或出现总量型政策刺激。特朗普或加速推进关税落地和缩减财政开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提高。我国出口已现隐忧,预计年中特别是7月政治局会议将加速财政扩张、择机降准降息。
3)中美经济、政策周期有望迎来同步。2021年后中美政策、库存、利率周期错位,压制了中国绩优成长股的资金配置空间和估值溢价空间。中美周期同步后将出现转机。
4)共振上行周期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机会。历史上中美宏观周期共振上行时,大盘股跑赢小盘股,GARP策略跑赢其他策略。年中后,更多顺周期核心资产走出经营拐点,公募考核改革、险资流入及A股核心资产赴港上市,将强化大盘绩优成长股的配置优势。
配置上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在美国衰退发生前,中国资产与美国资产“东升西落”的叙事不会退潮。科技领域建议关注国产算力、端侧AI、锂电等;新能源领域关注储能、逆变器等相对滞涨品种;供给端出清领域关注铝、钢铁等;消费领域关注线下新零售。同时,关注风电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一季报潜在超预期的细分环节。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收紧;地区冲突升级;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