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新规落地: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即将实施
AI导读: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将于7月7日正式实施。新规将对高频交易进行差异化收费,完善程序化交易报告、交易行为及信息系统管理,释放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与公平信号。
近期市场调整,游资与量化之争再度升级。清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并将于今年7月7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规在历经10个月的征求意见后终于落地,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热议。
新规的出台意味着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即将实施,程序化交易的报告、交易行为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交易所对相关的监督检查也做出了细化规定,从监管层面释放出维护证券交易秩序与市场公平的信号。这一变革对于游资与量化之间的纷争,无疑将起到平息作用。
就在新规发布的前一周,量化与游资的纷争已达到白热化阶段。游资指责量化机构收割市场流动性,而量化人士则反驳称自己是流动性的提供者。然而,有行业人士指出,散户与量化尤其是高频量化之间的差距如同“弹弓”与“冲锋枪”,这种不公平现象亟需从制度上进行差异化管理。
随着新规的落地,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针对高频交易中的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行为,监管将对其进行差异化收费。此外,交易所还将对高频交易实施额外报告要求、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等监管措施。
新规的实施细则延续了此前对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并明确了高频交易者需补充报告的内容,包括系统信息、测试文件、应急方案等。同时,交易所还将重点监控四种异常交易行为,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
在报告管理方面,新规明确了报告路径、时限、内容及变更报告要求。会员客户需向会员报告,使用交易单元的机构则需直接向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涵盖账户基本信息、资金信息、交易信息以及交易软件信息等。此外,交易所还将对报告信息进行及时确认,并定期筛查比对。
对于券商等会员,新规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券商需建立核查机制,穿透核查客户信息,对不配合报告的客户可拒绝其程序化交易委托。同时,券商还需加强收费管理,确保差异化费用成本由存在高频交易的投资者承担。
此外,新规还明确了沪深股通投资者参与程序化交易的监管要求。三大交易所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对沪深股通投资者进行管理,并规定沪深股通投资者需向联交所参与者报告,并经由联交所提供给沪深北交易所。对于违反新规的投资者,交易所将依规采取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总体来看,程序化交易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维护证券交易秩序与市场公平。通过差异化收费、重点监控异常交易行为等措施,新规将对高频交易进行有效监管,并引导量化机构规范交易行为。同时,新规的实施也将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