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智元机器人通过“生态打法”迅速扩张,与多家上市公司合资成立公司,投资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成为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链主”。然而,该模式也存在潜在风险,如研发动作变形等。

  智元机器人的对外扩张战略再落一子。4月底,智元和蓝思科技(300433.SZ)合资成立新公司的消息释出。二者共同运营的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亦将在5月投入运营。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7月至今,智元至少出资设立了8家合资公司,合作方多为上市企业。此外,智元还投资了6家具身智能产业链公司,其中一半是初创企业,另有2家为上市企业子公司。智元通过“生态打法”迅速扩张,这一模式被外界及智元自身所认可。

  综合业内人士分析,智元的“生态打法”有三重基础:先天条件优越,与智元创业团队的华为背景有关;资金链安全,成立两年多时间内完成8轮融资;市场不成熟,绑定上下游和地方政府,做大业务基本盘,为公司穿越周期提供依靠。

  智元的“生态打法”模式可分为三类:出资组建合资公司、投资具身智能机器人上下游公司、技术和业务合作。这些合资公司将负责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工作。

  上游聚焦机器人零部件开发,中游着手机器人本体生产销售,下游推动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智元的合资方多为上市公司,包括大丰实业、蓝思科技、均普智能等,它们与智元进行能力互补、资源整合。

  此外,智元还增资入股了6家具身智能上下游企业,包括卧龙电驱和博众精工旗下子公司等。智元的生态圈内,还包含与均胜电子、豪森智能等非股权投资性质的合作项目。

  智元或出资设立的合资公司亦承担起地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营工作,如宁波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等。

  智元的投资方中,有4家同时作为智元的合作方,如立景创新、软通动力等。这些公司多为华为生态链上的企业。

  智元试图占据类似于车企主机厂的位置,做主导供应链的“链主”。刚成立2年多,智元便通过融资积累殷实“家底”,快速变成“链主”型企业。

  智元的“生态打法”虽具备可行性,但也有潜在风险,如让公司的研发动作变形,或丧失做好产品的初心。然而,与众多合资方组建公司,也有助于智元持续留在“牌桌”,只要公司能活得更久,就有机会胜出。

  与此同时,一些创业公司则采取更保守的风格,注重深耕特定场景,扎实打磨能商业化的产品。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