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新政:科企专线助力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企业上市
AI导读:
2024年以来,港股IPO表现抢眼。2025年一季度,港股股权融资规模大幅增长。近期,港股市场推出“科企专线”新政,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市场反馈积极,但企业和投资者也需关注实操要点。
2024年以来,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表现抢眼。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到1070.5亿港元,同比增长251.5%,环比增长62%,新股焦点备受瞩目。
近期,港股市场再推新举措提振股权融资。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港交所)联合发布公告,正式推出“科企专线”,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股市热点持续升温。
此次新政对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保密提交”与“不同投票权架构”认定方面均有突破,为这两类公司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上市路径。
这轮政策红利在资本圈掀起热议。多家港股市场投行表示,港交所此次系列新政无疑将鼓励更多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市场反馈积极,但企业和投资者也需关注实操中的要点。
新政指引两类公司上市
2月,港交所曾表态正积极筹备开通“科企专线”,以提升港股市场对发行人的吸引力。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介绍,“科企专线”旨在为这两类公司在提交上市申请前提供专门指引,帮助它们更清楚地了解并满足相关上市规定。
华兴资本指出,“科企专线”的推出,最直接的影响是让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路径变得更顺畅。
值得关注的是,新政允许这两类企业“保密提交”。华兴资本认为,新政能避免企业敏感信息过早暴露,对还在研发阶段或技术敏感的企业更加友好。华泰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能在避免有关公司过早公开详细情况的同时,减少上市审核期间的市场或舆情压力。
此外,新政对同股不同权科创企业较为友好,简化了上市程序。联交所已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明确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上市时,将被视为已满足相关创新产业公司规定及外界认可规定。
在华兴资本看来,此次对“不同投票权架构的简化认定”,降低了准入门槛,科技企业可以更灵活地设计股权结构,吸引更多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港股市场积极反馈新政
相比A股IPO的冷清,港股市场则显得火热。截至2025年4月底,2025年以来新接受上市申请116家,有138家在处理中,其中包括多家A股大市值企业。
近一年,港股IPO趋热,各大保荐机构已在业务安排上进行了战略调整。某头部券商国际子公司投行人士表示,今年港股发行堪称“井喷”,港交所在审核上也更偏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一些便利。
多家港股市场投行表示,对于“科企专线”新政,市场反馈积极,将持续顺应市场趋势、监管变化调整服务模式。
华泰有关负责人称,市场普遍欢迎“科企专线”的设立,预计将会有更多新兴及创新公司探讨港股上市的可行性。
潜在风险点需注意
虽然“科企专线”新政为18A、18C两类公司提供了更多便利,但多位投行人士对“不同投票权架构的简化认定”在实际操作中的关切点表达了看法。
某外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新政虽然简化了相关企业上市审核流程,但相关规则修订并不会在实质上降低监管要求。
华泰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相关不同投票权架构科技公司在港股市场申请上市时,仍需满足第八A章所列的市值等相关要求。
华兴资本指出,联交所此次放宽不同投票权架构的适用标准,能鼓励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但企业和投资者也应关注一些潜在风险点,如治理透明性和长期稳定性等。
新政利于盘活一级市场
港交所通过“科企专线”,意在不断提升监管透明度,支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外资券商投行人士称,本次新政最大的亮点是设置“科企专线”,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专门沟通渠道,增强上市过程的确定性,提高上市流程的效率。
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表示,港股市场此次新政对一级市场原有投资和未来投资都是利好,有利于一级市场的盘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