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600亿险资拟再批复入市
AI导读:
5月7日,一揽子支持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出台,包括8000亿元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额度合并、再批复600亿元险资入市等措施。多位权威人士表示,本次政策力度超预期,将有效提振市场情绪。A股市场或进入偏强震荡走势,继续看好高质量成长和深度价值股。
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额度合并,再批复600亿元险资入市,调降10%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发布了一揽子支持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此举旨在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当日,A股三大指数放量收涨。多位权威受访人士表示,本次一揽子金融政策力度较大,超预期细节较多,预计此次会议将有效提振市场情绪。后续来看,A股市场更可能进入偏强震荡走势。投资主题方面,继续看好高质量成长和深度价值股。
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
去年,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创设了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两项工具内嵌逆周期调节属性,主要发挥托底作用。
据介绍,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不断优化,一是将两项工具的额度合并为8000亿元,额度打通后两个工具均可用;二是互换便利方面,证监会将参与机构范围由首批20家券商基金扩大到40家的备选机构池,质押品范围纳入了港股、限售股等,并指导金融基础设施降低业务收费标准;三是在回购增持再贷款方面,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3年,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将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降到10%,并将中国诚通控股和中国国新控股这两个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纳入到支持范围,两家公司已经宣布拟使用工具资金合计18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坚定支持汇金公司在必要时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向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吴清表示,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险资入市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
吴清在发布会上透露,证监会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在引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绩效,持续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同时,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
李云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证监会当日下午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突出强化公募基金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
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
“A股市场估值水平实际上被业界认为仍处于相对低位。”吴清提出,沪深300市盈率只有12.3,国内市场主要指数市盈率都明显低于标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数。在全球市场面临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环境下,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吴清明确表示,下一阶段证监会将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申请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资格,鼓励境外投资机构依规设立投资境内的人民币基金。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支持境内外期货交易所扩大商品期货结算价授权合作。加强双多边的跨境监管合作,塑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维护企业在境外市场的正当利益,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
吴清还提到,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债、REITs等多种工具开展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首席观点:
A股或将进入偏强震荡走势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股市“抢跑”政策,主要指数高开低走。实际上,考虑到主要指数均已回补2025年4月7日关税反制带来的跳空低开缺口,因关税冲突引发的“利空”已经基本消化完毕,而内需板块也录得较为可观涨幅,这也是对国内政策对冲进行了积极的定价。后续来看,A股市场更可能进入偏强震荡走势。A股的支撑线比较高,因当前中美开始“接触”,且“类平准”基金将持续发挥托底的作用。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分析称,此次一揽子金融政策将有效提振A股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未来随着降准降息,结合股票回购、公募基金发行回暖,以及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背景,A股的总体流动性环境依然较为有利。”
“我们依然看好独立自主的中国科技创新,‘AI+’行情有望延续。”匡正同时提出,看好政策发力下的中国内生消费需求,政策短期将继续带动商品消费修复。红利资产尤其是核心优质央国企或将继续受到青睐,除了央企制造和新型电力系统,食品饮料等泛消费领域也值得关注。
平安基金表示,仍然推荐内需板块,包括金融、地产、消费等行业,另外,同样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和情绪向好的还包括创新药、机器人、TMT等行业。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