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广电App局部区域暂停放号,引发业界对通信业网络用户增长红利消失的讨论。财报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5G用户总数突破10亿,但用户增速显著下滑,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中国广电增长动能衰减,运营商需通过算力网络建设等寻求突破。

随着运营商迈入业绩缓增阶段,移动网络用户的增长困境日益显现。近日,有网友反映中国广电App局部区域选号页面异常,疑似停止放号。记者随即登录中国广电App核实发现,截至发稿,北京、四川、新疆等三地确实显示无号可选。歌华有线北京朝阳区管庄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在线下营业厅也无法办理选号服务。中国广电客服称,由于系统正在维护与升级,局部地区当前无法通过App选号。

中国广电局部暂停放号的事实,引发了业界对通信业网络用户增长红利渐近消失的讨论。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5G用户总数突破10亿,但用户增速显著下滑,行业普遍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移动ARPU值持续承压。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18亿户,用户渗透率达到127.84%。在此背景下,中国广电的暂停放号风波无疑加剧了全行业面临的挑战。

“存量竞争”重构增长逻辑

通信业面临的用户增长困境并非今年才出现。早在2015年,国内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95%,叠加人口红利消退,单纯依靠新增用户拉动收入的模式难以为继。运营商已经通过提升ARPU值和拓展产业数字化业务,寻求增长。202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规模分别为10.04亿、4.25亿和约3.45亿户。中国移动净增用户同比下降37%,5G用户增长同样面临瓶颈。财务指标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营收增速分别降至0.02%和0.01%,净利润增速同步收窄。

多家证券机构测算显示,用户增长红利消退成为行业共识。ResearchAndMarkets报告预测,2023—2028年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将以5.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固定宽带业务增速则为1.4%。摩根士丹利也指出,运营商传统语音与短信ARPU持续下滑,预计未来两年行业整体利润率将呈0—2%的微幅增长。

对此,电信分析师表示,运营商用户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是市场渗透率接近饱和,移动通信市场迈入“存量竞争”时代,运营商传统增长逻辑面临根本性重构。

被夹击的中国广电

在传统运营商巨头移动用户市场整体转向饱和之际,新入局的中国广电面临的增长挑战更为严峻。自2022年正式放号以来,中国广电用户规模从年初的1800万跃升至年底的2300万,同比增速61%。然而,截至2024年一季度,中国广电用户仅净增58.54万,月均增速降至19.5万,增长动能显著衰减。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广电同期仅新增58.54万户、市场份额不足0.5%。

广电产业资深分析师指出,中国广电推进5G的最大难点在于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与基站建设。这一点成为中国广电的最大痛点之一。作为传统广电体系转型而来的运营商,其“一网整合”进程耗时五年仍未完成,进入2025年仍有8个省份未完成“一省一网”整合,品牌协同效应不足。同时,生态能力薄弱也是中国广电入局5G市场后暴露出的一大问题,导致用户黏性不足。

“去管道化”的角色创新

中国广电的当前困境,既是其独有劣势所造就,也是传统三大运营商面临的共同困局。而破局之道,在于运营商近年来的战略转型。移动用户渗透率超120%,意味着市场已进入“结构性饱和”,存量用户的价值深耕成为关键。运营商需在政企市场和算力服务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当前AI算力投资回报率虽需要3—5年周期,但已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抓手。

中国移动提出了“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2025年计划投入373亿元用于算力网络建设。中国电信则将“云改数转”战略推向纵深,天翼云2024年收入突破1139亿元。中国联通聚焦“算网数智”双主业,产业互联网收入增长23.2%。在用户价值挖掘层面,运营商通过“产品融合化、服务场景化”提升ARPU。

尽管转型方向明确,运营商仍面临多重挑战。算力网络建设中,通用算力过剩与智能算力短缺并存;政企市场竞争加剧;工信部要求运营商优化套餐设计、提升服务透明度,这对存量用户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