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民企融资
AI导读:
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民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注册制改革以来,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融资渠道,为民企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实施。该法旨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平等获得直接融资,进一步拓宽民企融资渠道。
自注册制改革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融资渠道,特别是为优质科技型民企打通了更为便捷的上市通道。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5月11日,A股公司中超六成为民营企业。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近年来,资本市场对民企的股债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已从单纯的“量增”转向“质效并重”的新阶段。
融资渠道持续拓宽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民企融资渠道不断增多。据统计,截至5月11日,年内已有37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32家为民企,占比高达86.49%,募资总额210.24亿元,占比84.96%。自2020年以来,每年新增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占比均超八成。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为民企,新三板约九成是民企;民企再融资、并购重组家数约占全市场的七成。在债券融资方面,今年以来截至5月11日,民企在交易所债市发行债券301只,募资合计1010.94亿元,同比增长19.62%。其中,ABS(资产支持证券)成为民企主要募资品种。
此外,公募REITs也成为民企融资的新途径。截至5月11日,累计65只公募REITs上市,其中9家原始权益人为民企,募集资金合计159.94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得益于注册制改革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拓宽,融资成本降低,融资环境日趋完善。
田利辉认为,资本市场对民企股权融资支持成效显著,民企在市场中占比突出,融资规模可观。注册制简化了上市流程,推动了创新型民企的上市融资。在债券融资方面,民企资产证券化主导债市融资,REITs试点逐步扩容。
更多增量政策在路上
近日,科技型民企融资迎来新机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为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提供便利,同时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截至5月8日,已有26家科技型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债券注册发行,预计总体规模达235亿元。
田利辉指出,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对科技型民企意义重大,不仅能丰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还能为成长期科技企业注入长期资本,形成阶梯式融资支持,优化融资生态链。
证监会强调,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通过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章俊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支持民企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通过构建不同层级的交易平台,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企提供量体裁衣的融资渠道。此外,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完善也为民企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选择。
随着改革举措的逐步落地,资本市场对优质科技型民企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助力更多优秀民企发展壮大。
田利辉建议,进一步支持民企需深化股权市场改革,创新债券市场,并完善配套措施。包括优化上市准入、再融资机制,设立专项交易板块,推出高收益债市场,优先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扩容民企REITs等。
通过“靶向政策+市场创新”组合拳,为民企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实现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